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,乃能入于脉也。故忧动于心则肺应,思动于心则脾应,怒动于心则肝应,恐动于心则肾应,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。
正邪者,非正风之谓,凡阴阳劳逸之感于外,声色嗜欲之动于内,但有干于身心者,皆谓之正邪,亦无非从外袭内者也。汗者不以偶,阴沉不能达表也;下者不以奇,阳升不能降下也。
故邪不能独伤人,必因虚邪之风,与其身形两虚相得,乃客其形。骨髓坚固,气血皆从。
表不和则风邪客之,风木生火,淫气化热,热则伤阴,精乃消亡。目黄,胁痛,臂内后廉痛,厥,掌中热痛,为此诸病。
离为火,属阳,气也,而真阴寄焉。三焦闭塞,水道不通,皮肤胀满,身体羸败,故形不可与衣相保也。
根本气回,故虚者活也。 少阳病则为耳聋,厥阴病则为囊缩而厥。